11月17日下午14点,2019级博士生马煜辉的论文答辩会在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3001会议室举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智慧健康研究院院长厉力华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赖小波教授、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李强主任、宁波市眼科医院副院长易全勇主任、宁波市第二医院张景峰主任作为评议人出席答辩会、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副研究员张炯担任答辩秘书。赵一天研究员和刘江教授作为指导老师在介绍阶段以指导老师列席会议。
按照答辩流程,赵一天研究员首先介绍了马煜辉博士的基本情况,马煜辉博士本硕均毕业于苏州大学,硕士期间师从苏州大学的陈新建教授进行眼科图像处理的研究。2019年来到iMED团队读博,研究方向是医学图像增强,博士在读期间以一作身份发表TMI两篇以及其他高水平论文两篇,在学术和生活等各方面都在团队中发挥了重要的带头作用。
随后,马煜辉向答辩委员会和在场听众作了主题为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影像增强方法研究的答辩报告。在45分钟的演讲中,他系统地讲解了他在博士期间主要参与的基于条纹先验约束的OCTA图像条纹去除网络、基于Swin Transformer的低信噪比医学影像重建以及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AN)的医学影像光照校正等工作。其工作的丰富程度、创新性和逻辑上的严密性受到了在场专家和听众的一致认可。
在陈述完毕后,各位专家评议老师也针对论文的具体内容提出了相关的问题和建议。张景峰主任在使用量化指标评价去噪效果、在去噪过程中保持图像原有结构的连续性等方向上进行了提问。易全勇主任询问了如何在有遮挡的状态下验证图像修复的准确性。李强主任从临床的角度出发,对原始图像的质量控制等问题提出了疑问。赖小波教授针对不同模态的评价指标和数据集等方向提出了问题。最后厉力华教授也在论文和报告的叙述结构等方向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马煜辉针对各位专家评议老师的问题和建议进行了回复和讨论,在此过程中思维碰撞产生的火花使在场的听众获益良多。
在随后的答辩委员会讨论环节中,经过各位专家的研究和投票,答辩主席厉力华老师宣读答辩结果,马煜辉顺利通过答辩,论文已经达到博士论文水平,建议授予其博士学位。在此热烈祝贺马煜辉的博士求学生涯圆满结束,后续他将以博后的身份继续留在组里。希望他在接下来的学术研究和生活中一切顺利,也希望其他iMED的同学们以他为榜样,在学术上刻苦钻研,在生活中乐于奉献,获得一个充实而美好的研究生生涯!